您的位置: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孩子情绪不稳定?也许是双相情感障碍作怪

2016-07-26 14:13 阅读次数:19434

□ 文/精神(心理)科 李姗姗 莫煊

      你的小孩是否经常情绪不稳定?有时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变化?情绪的不稳定是否影响到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的表现?如果是,你需要留意孩子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

双相情感障碍带走的生命

      一个12岁的女孩,突然用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世界。孩子从小和姥姥住一起,学习成绩好,多次获得钢琴大赛奖项。然而突然某一天,没有任何原因的,就说不想弹钢琴了,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下降,并且情绪变得很低落。可是姥姥没有留意到这一系列的变化,依旧念叨让她练琴,就在钢琴考级的这一天,女孩选择了自杀。家人回忆,在此之前孩子曾经非常爱说话、爱管事、学习自觉、睡眠少的情况,但是当时没有任何人重视。后来孩子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由于家人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孩子不稳定情绪的疏忽,导致其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导致孩子最终选择了放弃生命。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同时伴有躁狂和抑郁的长期发作的持续性疾病,情绪过高称为躁狂,情绪过低称为抑郁,躁狂状态时,通常伴随危险动作、易怒、急迫感,以及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抑郁状态时,患者会感觉自己无价值、无望、无助,睡眠状态受到扰乱,并有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倾向。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会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如果孩子对于一件小事情反应非常大,对于同一件事情表现出与往日不同的反应,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却表现得很悲伤,突然表现出和以前不一样的行为。孩子可能不是因为烦恼,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

      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心理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但儿童症状比较温和,表现不典型,可能表现出混合发作或更多的抑郁表现;与成人相比,儿童狂躁的发作没有那么突然,更多地表现为过渡阶段,但最后躁狂肯定是要发作的,这些孩子通常是先出现抑郁、焦虑和多动等症状,最后才表现出躁狂,因此不容易被诊断出来。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或青少年的物质滥用和自杀可能性明显增高,该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学业、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

      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和青春叛逆期分开,如果是正常的烦恼,就一定有原因,比如跟小伙伴闹别扭了,如果事情解决了,情绪好转就不是疾病,如果事情解决了,情绪没有好转,还越来越严重,那就要留意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了,由于情感或情绪不稳定是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因此很多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

      有报道称双相情感障碍10%起病在12岁之前,10年来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率增加了10倍。据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有25%—5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

 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原因?

      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体质,而具有这种易感体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不良的生活事件和应激事件可能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父母离异,受虐待,移居等。该疾病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遗传与社会环境因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治疗的选择

      目前针对这类疾病首选是药物治疗,如使用情绪(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起到调节大脑中相关化学物质的作用,来缓解临床症状,两者的结合比起单一治疗有附加的功效。同时患者及患者家人要有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来共同面对疾病,以避免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加重。

      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率低,及时治疗率低,大多数患者发病几年后才得到首次治疗,因此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诉求,尽早发现异常进行疾病排除或治疗,重视不稳定情绪,留意双相情感障碍。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