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而脑卒中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据统计每12秒就有1人发病,每21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脑卒中具有其“五高”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5月20日,值此关爱健康之日,我们呼吁:掌握脑卒中早期识别与急救知识,减少悲剧发生!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让我们一起为身边的人行动起来,做到真正防治脑卒中,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为何致残率高?
脑卒中发生时,脑组织因缺血或出血受损,若未及时救治:
早一秒行动,多一分康复希望!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
脑卒中发病急,但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快速识别脑卒中,医学上有一个简单易记的“BE FAST”口诀:
· B(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 E(Eyes):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 F(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 A(Arms):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 S(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 T(Time):如发生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其他预警信号:突发剧烈头痛、眩晕、视物模糊、行走不稳。
急救“黄金4.5小时”
这样做能救命!
1.立即拨打120:勿自行送医!急救人员能提前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2.保持患者稳定:平卧头侧位,防止呕吐窒息;勿喂水、服药(尤其是阿司匹林,出血性卒中可能加重病情),抽搐时避免按压抽搐部位。
3.记录发病时间:静脉溶栓的最佳时间为4.5小时内,取栓治疗可延长至24小时(需评估)。
4.当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后,立即向医护人员说明患者的病情信息。
预防复发,远离“五高”风险
脑卒中复发率高达25%,预防是关键:
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首要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吸烟者卒中风险增加2-4倍;
合理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颈动脉超声、心电图检查。
残疾预防,从“早”开始!5月20日,让我们用知识守护家人健康——识别BE FAST,抢回时间,降低致残!
杨孔宾
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社会任职:脑科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美国梅奥医院临床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胶质瘤学组委员,高健委医促会神经外科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学组常务委员,黑龙江医促会颅脑损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会员,黑龙江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积水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中西结合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会脑科学与脑功能障碍专委会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脑肿瘤、小儿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