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就医服务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医院领导医院文化报刊院报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媒体采访科室风采先进技术健康讲堂

信息公开

公示公告招标采购医保政策服务价格行风建设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党群工作
科研教学

科研工作 临床研究中心 教学工作 康复治疗学系 Rehabilitation Therapy 物理治疗专业 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专业 Occupational Therapy 康复治疗专业 Rehabilitative therapy

学生工作
转化中心/培训基地/GCP
伦理委员会
护理园地
人才招聘

招聘信息公示公告办事指南规章制度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

预约、咨询服务热线 020-85959142
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警惕孩子成长的"隐形弯道"——青少年脊柱侧弯

2025-04-08 阅读次数:303

脊柱侧弯:成长路上的"隐形弯道"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最为多见。

国际脊柱侧弯研究学会(SRS)的定义:应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的脊柱侧方弯曲,如Cobb角度大于10°则定义为脊柱侧弯。

侧弯的脊柱就像一棵突然弯曲的小树,脊柱在快速生长中可能偏离中线,形成"C"或"S"型侧弯。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影响体态,引起腰背疼痛,导致身高发育受限,引起焦虑情绪,严重时导致呼吸困难和功能活动障碍。

脊柱侧弯CT三维重建图

这些信号,家长必须警惕!

1.体态异常

双肩不等高、肩胛骨突出如"小翅膀"、腰部皱褶不对称等。

2.动作代偿

穿裤子总向一侧下滑、行走时身体轻微倾斜。

3.发育警报

女孩月经初潮后1年内是进展高危期。

发病率比近视还高?这些数据要知晓

我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患病率约为2%-3%,相当于每100名青少年中就有2-3人患病。这一数据已被国家卫健委等多方研究证实,且呈现以下特点:

01.性别差异显著

女生患病率是男生的5-8倍,与青春期激素分泌、骨骼生长速度差异有关;

02.区域检出率波动

部分重点筛查地区(如广州)初中生阳性率高达 5.2%,提示需加强早期干预;

03.进展风险

约20%的患者侧弯角度会随生长发育持续加重,需专业治疗。

一分钟家庭筛查

操作如图,若发现异常,可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评估与治疗。

快速筛查图

脊柱侧弯怎么治疗

根据指南,大部分轻中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都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特定性运动训练(PSE)、密集康复治疗(SIR)、特定的弹性支具(SSB)、硬支具(NTRB)、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等。

根据侧弯分型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控制脊柱侧弯进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矫正侧弯改善脊柱功能,但部分侧弯严重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1、核心力量训练

1);AIS的发生和进展与椎旁肌功能障碍有关。

2)轻中度AIS(Cobb角<45°):核心力量训练(3次/周,8-12周)能有效延缓侧凸进展、缓解疼痛、改善呼吸功能。

3)中度 AIS(Cobb角范围:20°—45°):核心力量训练应+支具及其他治疗共同使用。

核心训练示例图

2、脊柱侧弯特定性训练

1)推荐对轻中度AIS(Cobb角<45°)进行脊柱侧凸特定性训练(PSSE),德国 Schroth 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根据不同分型制订个体化训练方案。

3)PSSE处方为每周3-5次,每次60-90 min, 持续10-24周。

3、硬支具治疗

1)推荐Cobb角>20°、Risser 征(骨龄)≤ 3 级、侧凸有较高进展风险的AIS进行支具治疗。

2)一般每6~12个月复查1次。

3)对于生长高峰期的AIS,建议每4~6个月进行1次复查。

德国Schroth矫正训练示例图

3、硬支具治疗

1)推荐Cobb角>20°、Risser 征(骨龄)≤ 3 级、侧凸有较高进展风险的AIS进行支具治疗。

2)一般每6~12个月复查1次。

3)对于生长高峰期的AIS,建议每4~6个月进行1次复查。

康复医学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学系负责人

近几年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北大核心论文多篇。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编教材,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痉挛——评估与治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运营与管理分会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分会副主委,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毒素分会委员,入选2019、2020、2021、2022年《岭南名医录》。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