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就医服务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医院领导医院文化报刊院报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媒体采访科室风采先进技术健康讲堂

信息公开

公示公告招标采购医保政策服务价格行风建设

专家介绍
科室介绍
党群工作
科研教学

科研工作 临床研究中心 教学工作 康复治疗学系 Rehabilitation Therapy 物理治疗专业 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专业 Occupational Therapy 康复治疗专业 Rehabilitative therapy

学生工作
转化中心/培训基地/GCP
伦理委员会
护理园地
人才招聘

招聘信息公示公告办事指南规章制度

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

预约、咨询服务热线 020-85959142
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健康科普 | 多囊肾系列之四:疑似多囊肾的患者如何确诊?

2025-05-22 阅读次数:767

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对延缓疾病进展、制定生育决策至关重要。对于疑似患者,需通过系统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下是详细的确诊路径:

初步评估 病史与家族史

1.家族史调查

· 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50%的遗传风险;若父母双方均患病,遗传概率升至75%

·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亲属确诊多囊肾、尿毒症或因肾脏疾病早逝的病史。

2.症状与体征

· 早期可能无症状,随囊肿增大可出现腰部胀痛、腹部包块、血尿、高血压、蛋白尿等。

· 合并症:肝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肾外表现需警惕。

影像学检查 核心诊断手段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ADPKD的关键,需结合囊肿数量、大小及分布特征。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囊性肾病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避免误诊:

多发性单纯性肾囊肿

通常无家族史,囊肿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肾功能一般正常。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RPKD)

婴幼儿期发病,肾脏体积显著增大,常伴肝纤维化。

髓质海绵肾

髓质集合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易发肾结石和尿路感染。

获得性囊性肾病

多见于长期透析患者,与ADPKD的遗传背景无关。

辅助检查 动态监测与功能评估

实验室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评估肾功能;尿常规检测蛋白尿、血尿。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判断分期:CKD1-5期。

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ADPKD常见并发症,需早期干预以延缓肾损伤。

颅内动脉瘤筛查

对有家族史或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的患者,建议行头颅MRI/MRA。

确诊后管理

分层干预策略

明确分型

根据PKD1/PKD2突变类型预测疾病进展速度(PKD1型更早进入终末期肾病)。

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控制血压(目标<130/80 mmHg)、避免肾毒性药物。

生育与遗传咨询

高危人群建议三代试管婴儿(PGT)阻断致病基因传递。

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超声/CT、肾功能;每年评估囊肿体积变化(TKV)。

疑似ADPKD患者的确诊需结合家族史、影像学特征、基因检测及排除其他囊性肾病。早期诊断可为患者争取治疗窗口期,并为家族成员提供干预机会。若您或家人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

就诊流程图:

徐桂彬

主任医师

院长助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广医五院泌尿外科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泌尿外科主任。

先后被评为首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医师奖”、“云南省五四青年奖”、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人才、“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骨干人才”、“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现担任广州市医学会微创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转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结石学组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刘一帆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东西部协作援黔医疗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等囊性肾病的诊断、内外科治疗以及遗传学咨询,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和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曾于日本渕野辺総合病院、上海仁济医院等医院交流学习,在日本北里大学的Shitara Toshiya教授指导下开展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或周六下午。

返回上一级 >>